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完成的“古城墙改建关键技术研究”等3项科技成果通过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科技成果鉴定
2025年8月1日,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在南京组织召开科技成果鉴定会。由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完成的“古城墙改建关键技术研究”、“复杂受限空间下城市市政综合交通施工技术研究”、“基于绿色建造的超大跨异形复杂钢结构施工技术研究”等三项科技成果顺利通过鉴定。
鉴定委员会由主任委员东南大学郭正兴教授、副主任委员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方海教授、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程杰、南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鲁开明、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宝俭、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张卫国、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江苏公司总工程师李敏等7位专家组成。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王华主持会议。
王华主持会议
“古城墙改建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以两江四岸朝天门项目为依托,针对仿古城墙改建完成了BIM一键自动排砖软件技术、大型砂岩石材仿古做旧技术、碳纤维技术、超高古城墙施工的混凝土结构耦合施工方法、超高城墙弧形门头石砌筑的型钢拱架结构施工技术、无附墙组合式脚手架施工技术、仿古石材与混凝土复合墙体单侧模施工技术、受限空间下超大UHPC幕墙吊装等10多项关键技术,形成专利17项(其中发明11项)、省级工法4项,发表论文12篇,该成果在朝天门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经质询、答疑与讨论后,形成了最终鉴定意见,该课题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主任委员东南大学郭正兴教授
副主任委员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方海教授
“复杂受限空间下城市市政综合交通施工技术研究”课题以杭州市科技文化中心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工程项目为依托,一方面针对工程的实际需要和施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开发试验研究;另一方面针对当今类似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以及施工实践进行质量、效益分析,研发出一系列具有推广价值的新技术。该课题形成了4项创新技术,专利17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省级工法3项,发表论文9篇。该成果在科技文化中心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工程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对类似工程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经质询、答疑与讨论后,形成了最终鉴定意见,该课题研究成果整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复杂受限空间下城市市政综合交通施工技术研究”成果鉴定会议现场
“基于绿色建造的超大跨异形复杂钢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课题以盐城黄海湿地博物馆EPC总承包项目为依托,针对受限空间地基加固、超大柱墩施工成型、超大跨度异形钢结构施工、大型异形金属屋面施工、高大弧形玻璃幕墙施工等重难点,进行攻关。该课题形成了3项关键创新技术,专利15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省级工法4项,发表论文6篇。该成果在盐城黄海湿地博物馆EPC总承包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对类似工程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经质询、答疑与讨论后,形成了最终鉴定意见,该课题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基于绿色建造的超大跨异形复杂钢结构施工技术研究”成果鉴定会议现场
最后,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沈兴东对鉴定委员会各位专家的细致点评表示感谢,并表示将根据专家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继续对相关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和完善,提高成果质量。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沈兴东致答谢辞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卢红标秘书长及成果完成单位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质量总监沈兴东,公司一级专家全有维,公司科技质量部高级经理肖汉,基础设施分公司副总工范小叶,苏中分公司质量总监赖洁伟、课题组相关成员参加了鉴定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