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推荐5名青年人才入选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
近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发布《关于公布2025年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资助对象名单的通知》,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推荐的吕凯、孙大鑫、张永旺、徐霄枭、蒋俣等5名青年人才成功入选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资助对象。
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是江苏省科协为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而实施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精准资助和系统培养,选拔和支持处于创造力“黄金期”的35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助力其在关键科研领域深耕突破。该项工程不仅强化了江苏省科技创新人才储备,也为科技自立自强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助力青年人才在“塔基”向“塔尖”跃升中成长为行业领军力量,进一步激活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
青年科技人才风采
吕凯,男,江苏扬州人,博士。目前就职于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科研工作方面,围绕土木工程材料高性能、长寿命和可持续化展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等纵向项目4项,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重大科技示范等项目,发表 SCI 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25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累积引用量120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
孙大鑫,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副研究员,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创新治理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5项课题。现任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编委、Business Ethics, the Environment & Responsibility编辑评审委员会成员、《工程管理学报》青年编委等职务。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SCI/SSCI期刊论文18篇,总被引量达453次,单篇最高被引93次。曾在AOM、SMS等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3篇。深度参与港珠澳大桥、川藏铁路等重大桥梁工程建设咨询项目。荣获2021年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2022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励计划”、工程管理前沿(FEM)2014-2023最具影响力论文奖等多项学术荣誉与奖励。
张永旺,男,工学博士(后),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国家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中国建筑学会生物质材料与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会员、江苏省工程热物理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建筑结构火灾模拟与预测、火灾下结构耐火性能评估以及性能化火灾安全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自然科学)面上项目等多项课题。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6项。
徐霄枭,博士,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建筑节能与低碳、数字建造与运维等方向研究,致力于推动建筑行业绿色智能化转型。曾任职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财政厅,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制定维多利亚州首部数字建造与运维战略。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和面上项目各1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中国和澳大利亚政府及企业资助项目6项。已在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3篇),出版英文专著1部,编辑国际会议论文集1本,担任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指导学生在智能建造、节能减排等相关领域的国家级竞赛中获得奖项10余项。累计获得各类科研与教学奖励18项。
蒋俣,男, 1990年6月生,江苏南京人,高级工程师。2012年6月本科毕业于河海大学,2014年研究生毕业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2018年开始就职于江苏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2020年开始于东南大学就读工程博士。长期从事土木工程结构、工程材料、工程检测监测、人工智能等学科和方向的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应用研究,一直活跃在工程建设项目的第一线。先后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学会科学技术奖3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作为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3项,授权实用新型8项,作为主要起草人先后编制地方、团体标准3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