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更换钢耗能件的预应力装配式结构体系技术创新及应用”通过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科技成果鉴定
2025年7月8日,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在南京市华山饭店组织召开了由南京工程学院、东南大学、江苏海洋大学、江苏新筑预应力工程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单位共同完成的“基于可更换钢耗能件的预应力装配式结构体系技术创新及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
会议由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王华主持。
鉴定委员会由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江苏省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陆伟东教授担任主任委员,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金如元担任副主任委员,淮阴工学院副校长王立彬教授、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江韩、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刚、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苏慧教授、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伍凯副教授,担任鉴定委员会委员。
课题组参会技术人员包括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耿方方教授、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丁幼亮教授、江苏海洋大学土木与港海工程学院蔡小宁教授、江苏新筑预应力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朱江。
鉴定委员会听取了课题组的技术研究报告,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形成鉴定意见如下:
1、课题组提交的资料完整,符合鉴定要求。
2、课题组依托承担的8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研发了新型预应力装配式框架耗能节点及耗能体系、新型预应力装配式风电混合式塔筒结构,主要创新点如下:
(1)研发了基于角钢—高强螺栓连接及基于软钢阻尼器—异型腹板连接的两类预应力装配式自复位框架耗能节点,显著提升了装配式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
(2)提出了基于新型负泊松比穿孔钢板剪力墙的预应力装配式耗能框架体系,建立了基于负泊松比耗能件的预应力装配式风电混合式塔筒的设计方法,实现了整体抗震性能的提升;
(3)提出了基于位移的预应力装配式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完善了新型预应力装配式框架结构韧性评价体系。
3、研究成果已获得国内外期刊论文67篇,其中SCI收录29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3件,软件著作权2件;主编地方标准1部,团体标准1部,省级企业技术标准2部,
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致同意通过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