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城市智慧筋骨,科普点燃少年科学梦——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专业委员会科普日活动
2025年4月12日,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专业委员会李骥常务副主任委员、梅雪副主任委员、陈洁等委员携手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共同走进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解锁城市发展历程和建筑的智慧密码。此次科普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专业讲解和互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深入了解南京的城市发展历程、学习建筑科学知识。
在展览馆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委员和孩子们依次参观了城市总体规划、建设成就和历史文化风貌等主题展区。展馆内运用了先进的沙盘模型、多媒体互动装置和数字化展示技术,生动呈现了南京从古都到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演变历程。特别是1:1000比例的城市总体规划沙盘,配合灯光投影演示,让孩子们直观地认识了南京的城市空间布局和未来发展蓝图。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专业委员会的各位委员以南京地标建筑紫峰大厦为例讲解了超高层智慧建筑的特征,包括智能配电、绿色节能、AI等专业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对比不同年代建筑的特点,向孩子们阐释了建筑使用寿命的概念,并介绍了信息化技术在城市更新方面的创新实践。活动现场气氛活跃,孩子们表现出浓厚的求知欲。
委员们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将钢筋混凝土的冰冷符号转化为可触摸的智慧密码,让“建筑寿命”“能源革命”这些宏大命题,化作孩子们笔尖勾勒的未来社区草图。既是少年们对城市命题的初探,更是科学火种的悄然播撒,当学生们追问“停电时电梯会不会变成滑梯”时,他们已经在不自觉中叩响了工程学与人性化设计交织的思维之门。
这场融合科技与人文的城市探索之旅在南京画上了圆满句点。当孩子们的目光从巨型沙盘的未来蓝图转向窗外灯火渐起的城市天际线时,他们不仅看到了南京从六朝古都到智慧新城的千年脉络,更读懂了每一栋建筑背后无声跃动的科学心跳——双回路供电为摩天大楼注入“双重生命”,智能信息化系统像神经网络般守护着城市的昼夜不息,老旧城区在绿色技术的“基因修复”中重获新生,超高层大楼以创新的防灾设计回应着人类对安全的永恒追求。
这场活动恰似一扇窗,推开后可见:城市的伟大不仅在于地标的高度,更在于无数细节中凝结的人类智慧;建筑的永恒不仅关乎砖石的坚固,更源于代代传承的创新基因。或许今日埋下的求知火苗中,正孕育着未来改写城市天际线的设计师、破解能源难题的工程师,以及用科技守护文明记忆的守护者。南京的故事仍在续写,而少年与城市的对话,此刻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