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胶凝材料”等四项绿色低碳材料通过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科技成果鉴定
2024年11月22日,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在常州组织召开了由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建科股份)、常州绿玛特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尼高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低碳胶凝材料”、“低碳白色胶凝材料”、“固废基土体硬化剂”以及“低碳水热合成功能骨料”四项科技成果鉴定会。
会议由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王华主持。
鉴定委员会由南京林业大学王元纲教授担任主任委员,东南大学王莹教授担任副主任委员,由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冉千平教授、中亿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宋敏、常州工学院钱红萍教授、无锡前友工程咨询检测有限公司董事长邹明担任鉴定委员会委员。
建科股份集团总工张菁燕、课题负责人杨建辉高工、建科股份双碳智慧研究中心副院长顾磊博士、应用推广经理张凯华以及课题组的主要研制人员参加了会议。
课题组杨建辉和顾磊分别向鉴定委员会汇报了研究成果,专家组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讨论后认为提供的鉴定资料基本齐全,符合鉴定要求,取得了以下科技新成果:
- 产品性能与碳足迹优势明显
1、低碳胶凝材料
1.1研发的产品为利用钢渣、高炉水渣、燃煤电厂炉渣、脱硫石膏等工业固废制成的低碳胶凝材料,其28d抗压强度平均值达到56.5MPa,28d抗折强度平均值达到8.6MPa,力学性能超过现有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凝结时间、安定性等物理性能符合现行相关国家标准。
1.2该产品每吨碳足迹(摇篮到大门)为105.67kgCO2e,远低于现有普通硅酸盐水泥碳足迹。
- 低碳白色胶凝材料
2.1研发的产品为利用白度达80%以上的粒化高炉矿渣、脱硫石膏、少量白水泥熟料、复合添加剂等原材料制成的低碳白色胶凝材料,其28d抗压强度平均值达到57.8MPa,28d抗折强度平均值达到11.6MPa,力学性能超过现有P.W425白色硅酸盐水泥,白度达到90.2,凝结时间、安定性等物理性能符合现行相关国家标准。
2.2该产品每吨碳足迹(摇篮到大门)为204.46kgCO2e,远低于现有白色硅酸盐水泥碳足迹。
- 固废基土体硬化剂
3.1研发的产品为利用钢渣、高炉水渣、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工业固废制成的固废基土体硬化剂,其7d无侧限抗压强度1.6MPa,28d无侧限抗压强度2.7MPa,重金属允许含量、重金属浸出毒性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3.2该产品每吨碳足迹(摇篮到大门)为98.54kgCO2e,远低于现有水泥基固化剂碳足迹。
- 低碳水热合成功能骨料
4.1研发的产品为利用钢渣、高炉水渣、锂渣、粉煤灰等工业固废制成的低碳水热合成功能骨料,其筒压强度达到16.9~20.7MPa,表观密度1500~1850kg/m3,吸水率平均值为9.2%,软化系数、坚固性、有机物含量、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氯化物等理化性能符合现行相关国家标准。
4.2该产品每吨碳足迹(摇篮到大门)为249.11kgCO2e,低于现有普通烧结轻骨料碳足迹。
二、四项科技成果在多个工程项目中应用,用户反映良好,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鉴定委员会认为,研究成果突出,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