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乡村振兴—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调研徐州太阳能沼气项目
为响应“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根据中国科协和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的意见》,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结合在省科协立项的提升计划项目,2022年8月26日至27日,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秘书长卢红标邀请中国投资集团的专家代表一行前往徐州市环能生态技术有限公司现场,开展太阳能秸秆沼气项目的调研指导,徐州市农业局领导与徐州市环能生态技术有限公司代表陪同。
太阳能沼气技术应用在2001年开始进行研究,2012年正式推广应用,截止2022年,徐州全市范围已建立46个1500立方以下的沼气站,年产沼气2651万立方米,节省标煤19278吨,减排二氧化碳4.8万吨。但目前采用的 “半干式秸秆太阳能沼气技术”,有大量的沼液排出,秸秆也需打碎才能使用,增加了成本。为此,从2021年开展,徐州市环能生态技术有限公司在省学会支持下,联合省农科院开始“双干式秸秆太阳能沼气技术”项目研究,减小农业废弃物沼液的排放,推动清洁能源的替代,实现秸秆与畜禽粪便的高效利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本次调研的第一站是徐州市铜山区何桥镇宗庄村的半干式太阳能秸秆沼气示范工程,该工程总投资845万元,在满足机场安置小区1000余户家庭全年用气量之余,富余的沼气还可以用于发电。同时,经过厌氧发酵后产生的沼液和沼渣还可用于灌溉农田,具有营养全、浓度高、防虫治病等优点。
徐州市环能生态技术有限公司首席专家苗瑞福介绍太阳能沼气应用情况
随后,调研团考察了棠庄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提升项目示范点,重点参观了双干式太阳能沼气发酵池。与半干式太阳能沼气技术相比,沼气的生成过程不会产生沼液,解决了以往秸秆粉碎成本高、效率低、处理工艺复杂和沼液无法高效利用的难题,同时,沼气中的甲烷含量可以达到50%以上,比常规的湿式沼气池的池容产气率提高了40%左右。通过发酵以后,生产的有机肥料是目前最好的有机生物肥料,这些肥料将作为基肥种植水稻、黄瓜、秋月梨等农作物。
双干式太阳能沼气发酵池
专家考察沼渣作为有机肥种植的蔬菜基地
27日上午,调研团与徐州农业局领导、徐州环能生态技术公司代表举行了座谈会。会议首先由省学会专家工作站首席专家苗瑞福讲解太阳能秸秆沼气项目的优点,主要归纳为以下3点:1.双干式秸秆太阳能沼气技术的应用,能够真正做到零排放、零污染;2.沼渣作为有机肥施用,有利于抑制和消灭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病虫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及农药的使用;3.太阳能沼气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沼气冬季无法使用的问题,并可以为天然气覆盖范围之外的村民提供全年全天候不间断的燃气,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但现阶段仍存在难以推广、规模较小的发展瓶颈。调研专家在聆听了讲解之后,提出了3点建议:一是要持续推进技术升级,进一步提升秸秆处理工艺;二是积极沟通政府职能部门,形成合力将规模由村扩大至镇,由1000户扩大至20000户;三是提升产品附加值,开拓加气站、工业供暖等业务,加快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座谈会最后,卢红标副秘书长表示省学会将进一步协助推进双干式秸秆太阳能沼气技术应用,旨在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乡村振兴。
专家代表们举行座谈会
在棠庄村太阳能沼气示范站前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