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高密度砂层水下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通过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科技成果鉴定
7月27日下午,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在南京组织召开“滨海高密度砂层水下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会议邀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交集团首席专家张喜刚、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公路分会常务副会长钟建驰、河海大学教授吉伯海、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永兴、上海建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副总工季玉国、江苏华东地质建设集团总工樊有维、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总工唐立宪等7位行业内资深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
中交二航局高级顾问张鸿、中交二航局科技管理部副总经理胡守增、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施瑾伟、江苏科技大学教授汪宏、项目总工何源及课题组其他成员参加会议。
省土木建筑学会王华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主持会议。
省土木建筑学会王华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主持会议
中国工程院张喜刚院士出席
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公路分会钟建驰常务副会长出席
上海建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季玉国副总工出席
“滨海高密度砂层水下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由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依托孟加拉卡纳普里河底隧道等项目,研究了水下大直径盾构进出洞及转场施工关键技术,有效保障了隧道施工安全;研发了超高水压大直径盾构潜水带压进舱作业装置及工法,解决了复杂地质、高水压条件下多频次带压换刀高风险作业难题;开发了水下盾构隧道海水造浆制备关键技术及水下盾构隧道施工安全性评价体系,为盾构隧道长期安全性评估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方法。
鉴定委员会专家听取了课题组的技术研究报告,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经质询、讨论,认为“滨海高密度砂层水下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关键技术及应用”研发了12m级密闭钢套筒及多功能底座成套技术,解决了盾构始发接收、调坡和平移转体等施工难题;研发了快速穿梭舱对接装置、基于超高压力下饱和氦氧混合气体装置和工法,提升了带压进仓作业安全性、可靠性和作业效率;研发了海水环境下抑制不良离子、提高泥浆分子稳定性的泥浆制备技术,实现了海水制浆、废浆利用的绿色施工。该项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软件著作权1项、省部级工法6项,发表论文53篇,其中SCI/EI 11篇。
鉴定委员会认为,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