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2006年工作总结与2007年工作要点
2006年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在省科协,省民政厅,省建设厅的领导下,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与中国建筑学会的指导下,通过我会各位理事,各专业委员会,各团体会员单位,各地市学会和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认真学习并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学术交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积极推进学会工作的改革创新,以“经营学会”的崭新理念指导我们的学术交流,科技普及,科技咨询,组织建设等工作。在发挥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土木建筑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促进全省土木建筑业科技进步,培养土建科技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开展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多专业学术交流活动
多年来,我会一直遵循学会活动要以学术交流活动为主线的模式展开工作。
2006年全年共举办15次大型学术交流年会,参加人员近2100人次,收到论文800多篇,编印论文集8本,制作光盘1张。学会学术交流年会对广大会员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建筑施工、建筑机械、风景园林等专业委员会对收到的论文进行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提高广大会员参与学术交流的积极性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1、给水排水专业委员会
给水排水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4月7日在南京召开2006年专业技术交流会,参会代表80多人,会上由有关专家作五项专题报告。内容涉及学会工作总结,建筑给排水施工图审查问题,薄壁不锈钢给排水管选择与应用问题,住宅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与验收问题,人防工程设计问题等。
2、建筑材料专业委员会
建筑材料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5月28日-31日在苏州召开华东地区第16次砼技术交流会暨七届三次年会,来自华东各地参会代表共380人,省建设厅顾小平副厅长,我会副理事长缪昌文教授级高工,刘加平主任委员等到会指导工作并亲自主持会议。会议收到论文128篇,编辑论文集2本。孙伟院士做了“当今混凝土耐久性与服役寿命的分析”的专题报告,本次会议内容丰富,集中反映了近两年来华东地区混凝土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水平。
3、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
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6月11日—13日在苏州吴江市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138人,收到论文326篇,是有史以来提交论文数量最多的一年。大会交流论文45篇,占总数13.8%。经专家组评比一等奖46篇,二等奖82篇,三等奖179篇。省建设厅徐学军副厅长到会讲话,代表们一致认为通过施工学术交流会,了解很多新的信息,受到新的启示,收获很大,对我省建筑施工学术技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
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6月27日在南京召开Autodesk 三维建筑软件应用技术交流大会,全省数十家设计单位的近80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在听取专题报告后,大家进行充分交流,一致认为Revit软件将为建筑工程领域的方案设计,施工图绘制带来更好的工作方式和更好的工作效率。
5、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
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7月 20日联合省防雷中心举办电气防雷设计座谈会,参会代表近70人,来自省市各主要建筑设计院,省市防雷中心负责人,省气象局副局长,南京市气象局长于波到会讲话。会议重审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是法律赋予气象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开展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对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大家认为此次会议对于促进政府部门与各设计单位相互配合,相互尊重,取长补短,更好地提高建筑防雷设计图纸审核和提高防雷设计水平有很重要的作用。
6、建筑机械专业委员会
建筑机械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10月19日-20日在淮安市召开学术交流年会,到会代表92人,收到论文88篇,会议交流20篇,编印论文集一册。会上还对论文进行评选,评出一、二、三等奖论文,分别发给获奖者证书,鼓励广大技术人员积极撰写论文。会议还组织参观正兴建设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及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制造的250t-m大型塔式起重机。
7、钢结构专业委员会
钢结构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10月25日与省建管局和省建筑钢结构砼协会钢结构分会联合举办2006年江苏省钢结构新技术研讨会暨江苏省建筑业钢结构10强企业,钢结构优质工程(紫金杯)颁奖大会,省建筑钢结构砼协会会长和钢结构分会会长顾炎晴副局长参加大会,到会专家代表120人。我会的各位专家受聘为江苏省建筑钢结构砼协会钢结构分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三位专家在会上做了“钢结构行业发展动态”、“大跨度钢结构技术”、“钢结构在电力、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专题报告。会上宣读了“2005年度江苏省建筑钢结构优质工程(紫金杯)获奖工程名称,完成单位名单”和“2005年度江苏省建筑业钢结构10强企业名单”并颁奖。
8、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
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联合省建工勘察科技情报站,省勘协工程勘察专委会,无锡市土建学会地基基础专委会于2006年11月10日至12日在无锡市召开“江苏省岩土工程联合学术年会”。到会代表260多人,收到论文95篇,编印论文集一册(南通大学增刊)。省土建学会副理事长、地基基础专委会主任委员宰金珉教授主持会议并做《塑性支承桩的概念及其公称应用》专题报告,特邀浙江大学陈云敏教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朱合华教授、台湾中华大学图书馆馆长李煜舲教授分别做了《环境土工的研究和应用》、《软土隧道及地下工程暗挖施工技术进展》、《台湾岩土工程进展》等专题报告。为让已退休的老一辈专家和年轻一代在校生有条件参加学术交流,活跃气氛,全免老专家的会务资料费,住宿费及往返差旅费,减半收取在校学生研究生的会务费。会议首创制作电子通讯录。
9、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
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11月18日-19日在安徽合肥召开2006年首届华东智能建筑论坛,到会代表250人,论文20篇,编印论文集一册《智能建筑科技》,参展厂商30家。本次会议旨在促进安徽及华东地区智能建筑技术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新技术推广,是2006年华东地区智能建筑行业的一次盛会。
10、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
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联合省气象学会雷电防护专业委员会,省照明学会,通信学会有关专委会于2006年11月23日-25日在南京召开雷电防护学术年会。到会代表250人,收到论文80篇,编印论文集1本,参展厂商30家,特邀专题报告3个。省市气象局有关领导亲临大会讲话,国家气象局法规司朱瑞详司长,中国气象学会雷电防护委员会杨维林秘书长到会做专题报告。会议交流了近年来防雷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学术论文,国内外新动态,新产品,防雷设计施工方案分析和技术介绍。本次会议对促进我省建筑雷电防护技术及产品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11、建筑创作专业委员会(建筑师学会)
建筑师学会于2006年12月1日-3日在江阴市召开主题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2006年学术交流年会,到会代表近120人,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省建设厅顾小平副厅长,省土建学会副理事长缪昌文教授级高工到会指导工作并讲话。会议安排15个专题报告,内容包括节能建筑与生态建筑,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改建与利用以及由南京老城改造引发的传统居住区更新等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教授,易道公司执行董事黄智聪先生,瞭望周刊王军主任编辑给大会作了发人深省的学术报告,参会的省内各设计院的建筑师与高等院校建筑系师生认为这些报告启发大家进一步思考我们建筑师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应吸取古今中外好的建筑经验,摈弃糟粕。我们广大建筑师在新一轮城市化建设实践中要不断创新,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12、工程鉴定与加固专业委员会
工程鉴定与加固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12月9日在南京召开2006年工作研讨会议,到会50位委员,省建设厅徐学军副厅长到会指导,对专委会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对今后工作提出殷切希望。会议围绕我省工程鉴定与加固行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可做哪些工作以及加强专委会内部信息系统展开热烈讨论。
13、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
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12月15日在东南大学召开2006年建筑结构创新论坛暨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到会代表150人,省建设厅徐学军副厅长到会指导工作,特邀嘉宾同济大学李杰教授作题为“结构工程中的科学问题”的学术报告。大会时间虽短但学术氛围浓厚,专家教授设计施工人员、研究生大家济济一堂,全天时间安排15个专题报告。
14、风景园林专业委员会
风景园林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12月19日-21日在南京召开2006年风景园林学术交流年会,参加会议60人,收到论文50篇。本次会议经专委会专家评选出优秀论文 ,分别颁发一、二、三等奖励证书,鼓励广大园林工作者撰写论文,积极为园林学术创新而努力工作。
15、建筑经济与房地产专业委员会
建筑经济与房地产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12月23日下午,在南京召开2006年学术交流年会,到会代表40人,省土建学会副理事长,省建管局汪士和副局长到会作“建筑业及建筑市场最新发展动态”专题报告。专委会主任委员李启明教授,副主任委员栖霞建设董事长陈兴汉教授级高工,副主任委员中国矿大副校长王卓甫教授作有关房地产业及房地产市场最新发展动态的报告。
除上述大型会议外,我会暖通空调热能动力,计算机应用,节能建筑,道路桥梁,工程管理五个专委会均开展了较小规模的学术、信息、技术交流会、研讨会、讲座、科技咨询等活动。
(二)学术活动与科普教育相结合
为向社会普及推广土木工程与建筑节能科技新知识,使广大群众和会员即时了解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动态信息,我会和有关各专业委员会多次组织有关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等专题学术讲座,有关行业的企业在会议上发布产品有关信息。企业在会议上与科技人员的交流活动中了解市场需求,有利于新产品的开发,提升有关产品的科技创新含量,同时厂家也乐意参加学会组织的活动,这样产学研相结合的活动是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咨询活动的平台。2006年我会的建筑电气、智能建筑、建筑机械、钢结构、计算机应用、建筑材料等专业委员会均组织了此类活动。
(三)科技咨询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我会建筑材料、智能建筑、建筑电气等专业委员会2006年在本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