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第一轮通知)
主办单位: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
承办单位: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东南大学
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协办单位: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
江苏省硅酸盐学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已成立二十多年。在老一辈科学家吴中伟院士、陈肇元院士、孙伟院士的引领下,我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的科学研究蓬勃发展,大大促进了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技术的进步,使我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的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前列。我国目前仍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对于混凝土的需求量极大,对于混凝土材料和结构的性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混凝土的制备与施工也需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的要求,为此需要开展混凝土科学基础理论的系统研究和工程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
住建部与工信部现在联合推广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了总结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的最新成果,探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定于2016年11月25-27日在南京召开第十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会议将邀请有关专家做混凝土理论与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的专题报告,同时进行学术交流。希望本委员会全体委员出席会议,共商提高我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的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水平的大计;同时诚邀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设计、项目管理与监理、施工技术人员,以及高校学生参加会议。
会议学术委员会(按姓氏笔画排序):
主席:阎培渝
顾问:陈肇元、孙伟、缪昌文、吴佩刚
委员:
姚燕、冷发光、肖建庄、谢永江、冯鹏、丁建彤、卫军、马保国、王玲、王发洲、王胜年、王栋民、王铁成、田波、叶列平、朱卫中、朱海堂、刘加平、李化建、李克非、李昕成、李曙光、邢峰、孙振平、陈旭峰、余志武、张云升、张金喜、杨华全、杨杨、安明喆、宋少民、周新刚、郑建岚、郝挺宇、桂苗苗、黄政宇、曾志兴、钱春香、钱晓倩、逄鲁峰、路来军、谢友均、蒋勤俭、蒋正武、蔡跃波
会议组织委员会:
主席:刘加平
委员:冯鹏、刘建忠、蒋金洋、张云升、石亮、王小华
一、会议主题
●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与制备工艺
●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
●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
●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
●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
●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结构抗爆性能
●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结构与施工典型工程案例分析
●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发展趋势
二、论文征集
现面向全国各行业(建工、市政、道路、水工、铁路、交通、核电、军事、环境等)的相关单位及个人征集论文。本届学术交流会将编辑出版《第十届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会后将遴选优秀论文推荐到《硅酸盐学报》、《施工技术》等核心期刊发表。
三、日程安排
2016年9月15日前:提交论文摘要(主要内容不得公开发表过)
2016年10月15日前:提交论文全文(主要内容不得公开发表过)
2016年11月25-27日:举行会议
四、会议费用
一般参会人员的会务费为1200元/人,在校学生的会务费为900元/人。
五、会议地点及交通方式
江苏省会议中心(钟山宾馆)
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307号
交通:距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约40公里;距离南京南站(高铁)约10公里:距离南京站约7公里
六、会议秘书处
联系人:王小华(北京):010-62797993、15901450438;
wangxiaohua@tsinghua.edu.cn
石亮(南京):025-52837008、15051862729
回执
单位 |
|
邮编 |
|
|||
地址 |
|
|||||
姓名 |
是否有论文 |
是否参会 |
Email |
联系电话 |
||
|
|
|
|
|
||
|
|
|
|
|
||
|
|
|
|
|
||
请将回执发回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和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联 系 人:
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清华大学)
王小华:010-62797993、15901450438
电子邮箱:wangxiaohua@tsinghua.edu.cn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石亮:025-52837008、15051862729
电子邮箱:shiliang@cnjsjk.cn
附件:
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排版的纸型为A4。版芯尺寸为145×210mm(上下各空4.35cm,左右各空3.25cm)。
2、论文打印次序为: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摘要;论文正文;参考文献。
3、论文首页的论文题目上方空四行,论文题目用三号黑体字居中打印;论文题目与作者姓名之间空一行,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用五号宋体居中打印;作者的简介标注在论文首页版芯内下方,用五号宋体打印,并在上方划一黑实线(只需划一半)。
4、论文正文与作者姓名之间空二行。论文中的标题用四号黑体居中打印,标题上下与文字之间必须各空一行;次标题用五号宋体字打印,并与上一段文字之间空一行。
5、论文正文用五号宋体字打印,行距要求:纯文字每页36行(行间距为16磅,字间距为标准间距)。
6、公式采用规范符号,上下标清楚;公式内容居中,公式编号用小括号()表示,位于行末;论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编号用[ ]表示,并注于右上角。
7、表格在论文的相应位置居中布置,表格与上下文字之间各空一行,表号、表名用五宋居中打印,表中文字和数据用小五宋打印。
8、“参考文献”四个字用四号黑体字居中打印,并与论文正文之间空二行。参考文献内容用五号宋体字打印,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请参照《硅酸盐学报》的要求。
